中华文脉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传统文化 > 中华文脉

天冷了,与古人一起花式吃肉


作者:佚名       来源于:中国珍珠文化网

  五味脯固然美味,但对于肉食爱好者来说,也并非是天天都得吃牛羊猪鹿肉,偶尔也得吃点鱼肉“刮刮肠”,毕竟鱼肉对于大多数肉食爱好者而言,压根不算荤菜。

  说起吃鱼,除了煎炸烤烹外,还有一种吃法就是直接吃生鱼片。一提生鱼片,我们现代人就得去日本料理店,但其实有关于中国人吃生鱼片的记载,最早可以追溯到周宣王五年。《诗经·小雅·六月》中记载道,周宣王命尹吉甫北伐玁狁后,凯旋归来时,大宴宾客:“饮御诸友,炰鳖脍鲤。”这里的“脍鲤”就是生的鲤鱼片。关于生鱼片的吃法,《礼记》上写得更清楚:“凡脍,春用葱,秋用芥。”你看,古人早就知道吃生鱼片要蘸芥末了!

  生鱼片这么鲜美的食物,自然是传到了魏晋时期,这个时候生鱼片的吃法更是丰富,吃的人也更多,于是就有了一些有关于生鱼片的故事传说。相传,越王勾践在会稽优哉游哉地吃着吃鱼片时,忽然遭到了吴国军队的偷袭,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,勾践居然当场把剩下的生鱼片全部倒入了江中。后人就在这个场景的基础上艺术加工,说这些被倒进江中的生鱼片就变成了江中的小鱼,也就是后来的“银鱼”,又被称作是“脍残鱼”。这个说法自然是毫无科学道理,但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吃生鱼片是个很常见的事情。

  吃生鱼片自然是个很享受的事情,但从前有个人居然在提交离职申请时,在离职理由那一栏中填上了“回家吃鱼”,这个狠人就是西晋的张翰。是的,从离职理由就能看得出来,张翰这个人性情狂放,当时的人们都把他跟阮籍相比。

  当时的西晋王朝正处于八王之乱中,齐王司马囧执政,张翰的官职是大司马东曹掾。张翰这种性情的人肯定是不愿意卷入这样的政治斗争中,于是他打算辞职,但辞职总得有个理由吧。文学青年张翰抬起头来,45度仰望天空,忽然吹过一阵秋风,张翰也就找到了辞职理由,就说想吃家乡的菰菜、莼羹以及鲈鱼吧!

  张翰打定主意后,写下了一封史上最美味的辞职信《思吴江歌》:“秋风起兮木叶飞,吴江水兮鲈正肥。三千里兮家未归,恨难禁兮仰天悲。”吃鱼这么正当的理由,当然得“同意离职”,张翰也因此全身而退,可以说是“吃货自有吃货福”。

  唐代  烧尾宴以及多民族融合美食,唐太宗认为鸡肉不算肉

  到了唐代,吃肉这件事更是到达了一个巅峰,毕竟唐代是一个全面开放型的社会,它不断地吸取外域饮食文化,于是生长在大唐的吃货们可谓是无比幸福。

  不过,想要在大唐吃肉一次吃个够,吃个畅快,那就得先向老天祈祷:“求求您让我升职吧!要不,我同事升职也行!”因为这样的话,就有机会吃上烧尾宴。烧尾宴可以说是唐代的“职场文化”。

  这烧尾宴究竟有多好吃呢?韦巨源曾收藏了一份崔湜举办的烧尾宴菜谱,后由唐末五代时期的陶毂曾抄录了一份在他的《清异录》里,再后来元末明初的陶宗仪在他所编撰的《说郛》中又备份了一次,这份食谱才得以保留下来。在这份食谱中,单是肉的菜谱就让人眼花缭乱,比如有乳酿鱼、丁子香淋脍、凤凰胎、遍地锦装鳖、光明虾炙、葱醋鸡……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颇具民族特色的美食,什么金铃炙、红羊枝杖、升平炙、箸头春等等。这些来自游牧民族的美食,在制作的过程中,油脂放得特别多,并且还会加上乳酪,再加上炙烤的烹饪方法,让这些肉类原本的滋味儿简直是发挥到了极致。

  除了这些重油重膻的吃法,唐代的肉食爱好者们还搞了一些食疗菜谱,主角当然还是肉,不过他们将这些肉做成了羹。这些肉羹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味脯不同,他们很奢华,一点都不低调。这些肉羹中,常见的牛羊猪鹿等肉自然是在其中,为了提鲜,唐代人还会在肉羹中加入兔肉或者鹌鹑肉。此外,据《食医心鉴》中记载,唐代的厨师们巧妙地将许多动物的内脏和下水运用起来,制作出有食疗效果的肉羹,比如明目的羊肝羹、补肾气的猪肾羹、补气血的猪肝羹等等,真是不仅会吃,还会补。



 2/3   首页 上一页 1 2 3 下一页 尾页

上一篇古人的“冰上运动”

下一篇慢慢消失于大门之上的艺术



 【相关文章





版权声明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,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转载本站内容,请注明转载网址、作者和出处,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。
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