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研活动精细分类 教师向“学习型”、“研究型”转变

教研活动精细分类 教师向“学习型”、“研究型”转变


来源:学习力教育智库 文章作者: 点击数:

 

     教研活动精细分类
教师向“学习型”、“研究型”转变

  “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途径之一,不学习或不经常学习,做教师就会缺乏职业底气。”崔维明校长告诉记者,为了让学校的教师团队在同行中始终保持强大的竞争力,学校按照“常规教研精细化,教研管理规范化,教研活动特色化,教师成长层次化”的思路,让教师每上一节课后都要写出教学反思;每周听一节课, 写出评课意见;每周学一篇专业文章、写出读书收获;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,并与同伴交流;每学期做一次课题例会上的研究发言;每学期撰写一篇与教学研究相关的教学论文;每学期编一份体现新课改理念的学科试卷;每学期研究一位名师的教育教学写出成长感悟;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;每学年开展一次教师“自我成长” 申报评比。通过这种把教研活动精细化管理的“十个一”活动,永丰街小学的教师们将学、教、研有效结合起来。
  另一方面学校还在各学科组教研活动中推行读书分享交流制度。每次活动既定第一环节为组内读书交流分享,畅谈读书收获,积淀自身文化底蕴。两个制度保证了教师理论学习,教材研讨和教学问题交流的广度、深度、厚度,教师呈现出工作学习化,学习工作化的良好局面。
  面对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带来的诸多困惑,有许多是老师们无法解决与领悟的。永丰街小学又构建了“上挂横联”的联动式教研形式,加强与市、区教研室的联系, 请教研员、专家给予课堂改革的跟踪视导和教学实践方法的引领。通过面对面交流,让老师们获得最前沿的教研动态、汲取最先进的教育经验,拓宽了教师的视野, 提升了校本教研的高度。同时携手南张镇中心小学组成了“捆绑发展共同体”,全力实施学区制建设。通过组建结对班子,结对科室、结对教研组和结对教师,建立结对制度,深研教育教学,教师成长,学校发展的规划方案及推进措施;通过教师送课下乡、带课入城、课堂观摩、专题讲座、经验交流、互动评价,学生“手拉手,同进步,共成长”等系列活动,促进教师、学生的共成长,共发展,共提高,实现了优势互补,资源共享,协力共进。


课堂改革精细操作
“导学议练”让学生主动学习

  学科整体推进“导学议练”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永丰街中心小学申报的省级课题,现已顺利通过结题。为确保课题的顺利开展,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崔维明为组长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,实施业务领导、教研组及学科教师“捆绑”制,整体推进课堂教学研究。通过业务领导兼课,率先践行新理念;每周参与教研,面对面与老师们研究新问题、寻找新办法等举措,该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围绕“导、学、议、练”各要素展开了有计划、专题性的研究。其中,语文学科低年级的研究专题是“课堂教学中怎样导课才能省时高效”,中高年级的研究专题是“教师怎样引导、指导才能更有效”;数学学科的研究专题是“如何把握 导 的最佳时机”等。通过示范课、研究课,对多个小专题的研究、总结,使老师们能够在课堂上准确把握时机,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,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。
  总结各学科骨干教师的成功经验,该校每学期均举行不同形式及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展示活动,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,把“学科整体推进 导学议练 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”不断推向深入。通过课题研究,该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,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,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增强,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是不断提高,教学质量逐年攀升。近几年区教学质量抽测中,永丰街中心小学的语文、数学及学生综合技能抽测均在全区名列。30余位老师分别在省、市、区执教观摩课、研讨课,上学期低年级语文组、高年级数学组、英语教研组、品生品社教研组分别被评为区“品牌、先进教研组”。


特色课程精细开发
育文雅学生,办高雅学校

  遵循着“崇德至善 和乐至

|<< << < 1 2 > >> >>|

·上一篇文章:创建学习型校园 提升教师学习力
·下一篇文章:无